• 会员登陆 | 会员注册
  • 返回首页

    义乌市后宅中学:让教师在课堂上“隐身”

    时间:2011-11-30 16:18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
    本报记者 张 莺 本报通讯员 周关兴 5年前,义乌一所农村初中草根式的教改探索在业内引起了关注: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,从30分钟到25分钟最后到20分钟;设立以学习轴为基本坐标的多样型课堂结构,把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;构建以4人学习小组为核心
      

    本报记者  张 莺   本报通讯员 周关兴
      5年前,义乌一所农村初中草根式的教改探索在业内引起了关注: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,从30分钟到25分钟最后到20分钟;设立以“学习轴”为基本坐标的多样型课堂结构,把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;构建以4人学习小组为核心的合作学习模式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5年过去了,他们还在坚持吗?记者近日来到义乌市后宅中学,发现学校不仅一如继往朴素地坚持着,而且不断地在反思、补充和完善,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愈发显得难能可贵。“不能让教学改革成为一场运动,只要认准了是符合教育规律的,就必须一以贯之。”校长陈云飞坚定地说。他告诉记者,多年的探索和实践,学校已经从一开始的单纯模仿“洋思模式”走向了具有个性特色的“后宅样式”——让教师在课堂上“隐身”。
      二次学案: “隐身”前的准备
      让教师在课堂上“隐身”,这其实是教师在学生前期学习的“隐形介入”。这种“隐形介入”反映和考量的是教师的备课功夫。事实上,“隐形介入”对教师的要求要比原来课堂上的直白告知更高,介入的方式与分寸更显教师的素养与智慧。基于此,后宅中学在原来单一导学案的基

    顶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 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  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违法言论!
    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